第7卷第37章 谋药品泽甫巧计247(1 / 2)

古代曾有一个叫唐寅的大才子,写了一首描写春天里青年人心情的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还有一个叫崔护的秀才,有两句诗,更贴切: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从这些诗里,可以想见古代那些有钱人家的青年、姑娘,在**里多愁善感,在春风里悲春伤秋,在春草萌发的草地上享受野餐的情景。

可是,同样在这样的春天里,有两个红军青年战士,赤着烂脚,饿着肚子,各背着一捆柴,行走在山路上,劳累和饥饿,让他们丝毫没有“销魂”“思君”“笑春风”的浪漫情愫。

还是心理学家马斯诺分析得明白,人的需要,首先是安全和生存,然后,才是美的需要。

伍泽甫和何明俩人化装成卖柴的农民,混进了戒备森严的蒲家乡场,机警地来到龚郎中药铺门前,见上面交叉贴着盖有官印的大封条,心里一惊:“出事了!”

两人没停步,继续往前走,穿过一条小巷,来到陈家铁匠铺门前。

铺门开着,里面冷冷清清,灶上没火,没有顾客。

伍泽甫跟何明低语两句后,把柴禾放到阶沿上,独自一人走了进去。

陈家**叔,在铺里,听伍泽甫说了来意。陈铁匠低声说:“前几天,蒲**叫人送信来,说了弄盐搞药的事。敌人生病的也多,同样缺药得很。龚郎中的药铺被廖雨辰师缺药的兵抢劫一空,还把药铺封了。龚郎中的老伴也饿死了,你们要药,难了。”

伍泽甫低语道:“全营大部分人脚都烂了,受伤的也没药医,流脓灌水的,急需要药、要盐,一定要想办法搞一点才行。”

陈铁匠说:“今天早上,瘟军的军需官让我帮他买两背柴,当时街上正在拉夫,我问他现在拉人作啥,他说有点药品要送到前面去。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故意叫我儿子出来在街上走,让他们拉去当夫子,要他在晚上偷偷地搞点药。既然你们来了,我看这倒是一个好机会,能不能把队伍拉出来在半路上劫了这批药品。”

伍泽甫沉思一下说:“返回去已经来不及了,我们两个能不能去当他的夫子?”

陈铁匠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好办法,伍排长,你们和我儿不是认识吗?先和他取得联系吧。”

两人正商议着,街上走来一个瘟军的军官,他见店门口放着两捆柴便问:“这柴是谁的呀?”

站在外面的何明说:“这两捆柴已经卖了。”

瘟军军官蛮横无理地大声嚷道:“卖了也得买,老子今天买定了,背着走!”

陈铁匠低声给伍泽甫说:“这就是那个军需官,这两捆柴就是敲门砖。”

接着,站起身走出铺门说:“军需官,这柴是我买的,要是看得起就拿去。”

瘟军的军需官放缓口气说:“陈铁匠,不是我要截你的胡,是这柴实在缺得很,我们再不买两捆就没烧的了。”

陈铁匠说:“那就让他们给你送去吧。”

瘟军军需官右手顶了一下大盖帽,得意地说:“快背走!”

伍泽甫和何明跟着瘟军军需官走进一个大庙,里面满院都是军用物资。

在院坝左侧的阶沿上,一个瘟军军官正在督促几个被抓去的夫子收拾背架,准备运东西。其中的小陈铁匠,和伍泽甫、何明对了个眼神,未说话。

瘟军军官,见了伍泽甫和何明他俩,上下打量一番,虽然人瘦,可都算是精壮,心里暗暗叫好。

今天抓了一上午,也没见有这么棒的小伙子,真是难得的两个好夫子。

这时,有个抓来的老头子,走到那个瘟军军官面前苦苦哀求:“长官,你行行好吧,我已经是六十出头的人了,背不动呀!”

瘟军军官想,有了这两个棒小子还要这老东西干啥?向老头吼了一声:“滚”。

然后向伍泽甫他们走过来说:“你们两个把柴放下,到这里来背东西。”

伍泽甫故意哀求道:“长官,我们家里还等着卖柴后买米下锅呢,你行行好吧!” 何明说:“我们是来卖柴的,保长没派我们的差,不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