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斧头劈开新世界234(2 / 2)

李别又喝了口水:“可吴焜和黑熊硬是搞成了,不但如此,那个唐麻子教导员,不愧是老革命,精得很,把俘虏中出身穷困家庭的老兵,动员参加了红军。后来三营经常这样搞,缴获也大,让配合的地方游击队红了眼,也要求参加。他就择优让游击队参加,然后从游击队里选好手,一选一个准,通过近几次战斗,三营不但没减员,现在已经扩大到800人了。”

余东说:“我们已经大量杀伤了敌人,现在敌我犬牙交错,才是真正考验部队战斗力的时候。”

程益国政委对李别道:“你的25支队不是减员很大吗?从吴焜营调300人,不,调400人出来吧,补充给他们。”

23支队,25支队都是30集团军的部队,李别答应了。

达县城北部,距达县城60公里。有一个叫梓桐的乡,青山座座,森林茂密。。

梓桐是一种高大而贵重稀少的乔木,有梓桐树的地方,必定是山灵人杰之吉地。

可在臭不要脸的军阀刘存厚统治下,深重的税赋压得梓桐人喘不过气来,生活艰难,每次遇到自然灾害,饿死的人到处可见,没见到吉祥的兆头。

1932年8月下旬,红30集团军解放了梓桐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梓桐人欢欣鼓舞,勤奋劳动,积极拥军。

红30集团军的政治部设在了梓桐乡长兼团防大队长杜光庭的庄园,这庄园,背靠垒城山,面临周家河,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川北农村特色的四合大院。

梓桐场上有一个何家,父亲何永瑞,私塾先生,早年接受过进步思想,不是那种只知道之乎者也、老祖宗规矩坏不得的酸儒。红军刚到,他就让三个儿子全部参加了红军。三儿何芳泽,在三兄弟中才华最为出众,当上了红30集团军政治部宣传部干事。

军政治部设在杜家花园后,何芳泽拟了一幅对联,经在楹联上造诣深厚的父亲何永瑞修改,乡苏维埃请石匠刻在杜家庄园的石朝门的立柱上。

门头是“红30集团军政治部”的横幅。

两边就是何芳泽那一副气势磅礴的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红军长征后,敌人复辟,梓桐群众为保护这幅对联,在上面用石灰泥覆盖。建国后对联重见天日,被公认为中国革命“红色第一联”!

1934年7月初,红30集团军8纵队,在经过激烈的战斗,予敌大量杀伤后,退到梓桐等高海拔区域的第3道防线。

军政委李别在梓桐杜家花园,主持召开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主要有第8纵队司令员熊发,政委郑山,8纵所属的23、25、28支队的支队长、政委。

23支队驻防梓桐一线,25,28在马渡关、青宁一线布防。

李别政委在听取3个支队的汇报后说:“经过几个月不断的战斗,我们红军部队减员严重,疲惫不堪。而敌人比我们损失更大,补给线延长,更加困难,军心士气低落。

目前,我们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战场,而在于群众,今年的大春种植面积减少,大量群众支前,为我们贡献了大量的劳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大春播种面积不足,加上天老爷也来捣乱,目前大旱,田地干涸,溪沟断流,人畜饮水也发生了困难,今年粮食定将大幅度减产,群众要饿肚子了,饿死人已成定局。”

李别麾下众将,均是农家子弟出身,如何不知农情?此时也是心中焦急。

“可敌人50万,我西方军8万,仍数倍于我,敌人在眼前,我们总不能放下刀枪去种庄稼,那样庄稼和性命都保不住。只有把敌人赶出根据地,才是根本解决办法。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众将吼道。

“好。反围攻的战时还长,熊司令员、郑政委率25,28支队依据马渡关的有利地形,边阻击,边休整。我亲自指挥23支队,利用梓桐三山夹三沟的良好地形,来打几仗,把敌人打怕,打得他们梦里也怕。”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