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86章 三路突围204(2 / 2)

果然,只见竹林外鬼鬼祟祟窜进了唐元明和当地农会的蒲会长。

蒲会长:“队伍上缺粮,我们来想法。百来人三天的粮还是凑得出来的。”他不知三中队已经发展到近三百人了,这周围就已经住了两百多人。

唐元明忧虑地道:“当下正是春荒,饿死人的时节,去年的粮吃完了,小春还没收,去冬种下去的土豆、胡豆、碗豆也还没熟,就是蔬菜也还是菜秧子,难呀。”

蒲会长苦笑道:“想法呗,总不能让自己的队伍饿肚子,去年的红薯渣可以做成粑粑,窝麻菜也还能吃,万一不行,把晾在树上的干红薯藤淘洗了,掺到杂粮里,也能吃嘛。怕的是敌人时常来村里,不定时的,早也来,晚也来,每天总要来祸害我们,东西不好送出来。”

唐元明皱眉“那就每天只送一次,晚上来,照250人送。”

蒲会长先是惊讶,接着高兴得咧开大嘴:“250人?三中队发展到这么多了?又打了胜仗了?”

唐元明笑道“嗯,不过增加了你们的负担。”

“说那些,高兴都来不及啊。”

果然,由于敌人的清剿抢粮,加上春荒,群众也困难了。每晚深夜,蒲会长带着一些群众,送来的是杂粮混杂大量野菜和红薯的馍馍。

回蒲家的第三天,送粮的群众没来。

黑熊侦察报告,村子里驻进了敌人,村口和大路上出现了敌人的岗哨。

陶**和龚堪颜副大队长来了。

“情况很严重,由于一二支队隐蔽了,我们在君塘和天生、七里的活动,虽成功地调动了敌人,但敌人也分析出我们回到了这一带。蒲家、明月、江口、碑庙、清溪都驻进了一个营的敌人,其他所有的乡场都驻有一个连以上的正规军,团防也不准回家。被我们调到南边的敌人也回来了,开始逐村逐山的清剿。重点地区的村里也驻进了敌人,许多道路上昼夜都设了卡。”

吴焜:“也就是说,达县出来的这个团,全部来对付我们了。”

龚堪颜:“不但这个团,南坝张苏团也过来了大半,王陵基的那个团,主力驻进南坝,随时可以来攻击我们三支队。”

“我们怎么办?”

“支队部研究,暂时不能打,继续坚持,等待指挥部命令。大队上也断粮了,敌人搜查得严,我们让许多本地战士,把枪暂时埋了,先回家。”

吴焜饿得眼有点发花。

纯德和马云偷偷摸出去,扯了些野地瓜藤回来。小伢子们在竹林小堡的竹叶床上,吃得香甜,嘴成了绿色。

龚堪颜从竹林外溜进来,笑着给四小虎几个煮熟的土豆,然后向陶**报告:“王指挥长来信了。”说着从裤腿上一个补钉里抠出一小块纸,递过来。

陶**看了信,递给吴焜和唐元明传阅。吴焜接过来,较顺利地认完了上面的字:“一二支队情况很好,敌已疲。一二支队将向开县杨柳关方向诱敌。三支队可突围诱敌向大山坪方向。”

吴焜拿过地图,和黑熊两人头挨着头,计议起来,陶**、龚堪颜、唐元明也凑了过来。

当了副中队长,过去一字不识的黑熊进步很快,学会了看地图,并且开始了伟大的儿童看图识字工程,效果颇佳。

“中队长,既然指挥部的要求是调动敌人,不是真打,我们不如分开,多头疾进,人少,也好解决点吃的。”

“嗯,是个办法,你说分几路好?”

“我们有250人左右,还有些农会干部,暴露后隐蔽着,目前也断粮了,我们要带走他们。”

陶铸儿道:“军政紧密团结,这正是发挥我们武装力量作用的时候,思路很好。”

两人见领导也在关注,扭过身子,共同商量起来。

分兵三路突围,目标大山坪,童家山。

一路龚堪颜、吴焜率一、四小队大部,向东北方双河一带前进,任务是制造大的声势、引开围困之敌,再折向东南的童家山、黑天池一带。

二路唐元明、黑熊率二三小队从金山绕过达县以西,五天后到大山坪一带。

三路是陶铸儿**和鼎罐,率手枪班、炊事班、一小队的贵子一班,二小队顾老八四班,在一二路打响后,从蒲家直趋大山坪。

众将集体否决了陶**要跟着一二路活动的要求。

一片树林深处,三中队的四位领导齐聚,瞎子、顾老八、贵子、鲜春、东东、等第三路突围的猛将全在。

吴焜对鼎罐叮嘱:“今晚我们出发后,明天上午前,我们两路人马一定会分别打响。预计敌人会向东北方和西方紧急调动,你们在明晚天黑后出发。急行军,经王家、明月场以北的荒僻小路,在清溪以南,三河以北,越过前河,力争天亮前进入大山坪,不行的话,就在清溪以南的岩湾子隐蔽一晚。路上尽量避免战斗,如与敌遭遇,手枪班要紧密保护陶**,立即绕开,不准增援。前队要拚死阻击,把敌人往其它方面引走。掉队的同志,不要追赶队伍,自行隐蔽活动,寻机归队。”

黑熊凌厉的眼光望向顾老八和贵子“明白把你们放在第三路的原因吗?”

顾老八抬头,声铿锵:“誓死保卫陶**!”

贵子的声音带着喜悦:“感谢领导信任!”

黑熊满意:“行动时,嘴里含上竹棍。明白?”

顾老八和贵子又立正:“请黑副中队长放心。”

鼎罐说:“中队长,我把耧竹竿带上吧?这家伙似乎知道我回来了,时常来附近转悠。”

吴焜答:“行,把它身上弄黑,戴上口笼,让东东牵着。”

唐元明对鼎罐道:“把三路中的党员召集起来,成立临时支部,你任支部**,我要讲话。”

鼎罐点头“最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