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46章 伍卒觉悟164(1 / 2)

二支队所在的开江县广福乡,是革命基础最好的地区,也是王渡同志心血灌注最多的第二故乡。

广福是个大乡场,物产丰富,又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有小重庆之称。

刘湘对这里的统治很严密,广福区的区公所设在这里,还有广福乡公所,乡团防大队的兵力达五百多,分东、南、西、北和中心五个中队。

大革命失败后,王渡来到广福区立小学任教,与早年在达县中学入党的乔典丰同志联系上后,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先后吸收了蒋群麟、曾亚光、曾敬孙等人入党,在广福区立小学建立了**广福特别支部,开拓了这片革命区域。

1928年春,王渡带领广福团总曾敬孙掌握的广福团练大队,借助各地团练力量,亲自指挥,发动了甘棠、任市的提枪战争,利用军阀矛盾,缴获了一大批武器,为革命武装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万源起义的一路红军失败后,李家俊带着指挥部干部、王渡的侄儿王波同志,在这里向根据地指挥部汇报工作,在这里住了八天。

王渡离开广福到大山坪后,乔典丰任**,蒋群麟为宣传委员,曾亚光为组织委员,曾敬孙为军事委员。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工作,相继建立了一批党的外围组织,党员人数增加到20多人,接着发展到数百人,活动延伸到周围的长岭、新街、任市、甘棠、靖安等大片乡镇,建立了农会小组30多个,武装力量,也对应着敌人的兵力布置,建立了4个支点,每个支点都有一支地下游击队。

第二次东征失败后,曾敬孙变卖家财,又捐助六七十条枪,为组织和发动第三次游击战争,打下了基础。

乔典丰、蒋群麟等人从大山坪开会回来,遇到了一个惊喜:**派来的监委**陶铸儿同志到了。

共产主义战士陶铸儿,这年才26岁,可他的革命资历让人钦佩。他是涪陵长寿人,7岁读私塾,考入省立涪陵四中后,接受了党的教育,1924年入团,1926年入党。毕业后教书办农协会时,曾连杀恶霸6人。长寿县政府发出“活捉陶铸儿赏银千元,交尸者赏银元五百元“的悬赏。1929年在涪陵、丰都、石柱等县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4月,担任二路红军游击队二大队中队长。1930年7月,二路红军游击队合并为一个纵队后,任第一中队队长。二路失败后,他到川北的营山,继续革命。

这次是**特意将他调来,加强广福特支的工作。

陶铸儿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群众工作,他有一副铁脚板,刚来不久,就开始下乡掌握情况,短短的时间就和干部群众打成了一片。

当乔典丰一行从大山坪回来后,广福特支一班人,认真研究了大山坪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措施,根据二支队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人一枪”的口号,支**员们全力以赴工作,定点分片包干负责。进一步发动四个支点和农会,动员贫困青年农民参加游击队。

二支队部设在后山曾亚光家。

武器问题成了制约二支队发展的大问题,二支队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枪只有150余支。二支队中,广福团防大队长曾玉声,绅士钟与权、李介眉等有团防乡丁30余人,人手有一枪,是二支队能够真正可以拉得出去作战的骨干队伍。

枪支实在稀缺,主要靠士绅的捐赠,人多枪少的困难,很大!

富商打扮的王渡一边走,一边给“保镖”吴焜介绍情况。

“轿夫”唐元明、胡世安抬着一乘空滑杆;

王茂云,贺永安挑着山货,紧跟着侧耳珍惜领导讲话;

富商的小跟班燕明,机灵的眼珠四处张望。

再后面,是“补锅匠”鼎罐和他的“学徒”江海牵着一匹肮脏的白骡子。

“磨刀匠”络腮胡闵学文和“劁猪匠”徐海搭伴。

黑熊组被**推荐留守黑天池,不知道多么郁闷。

“根据二支队最新的报告,二支队的情况,大致如此。今晚歇下来时,你俩要给队员传达通报。”王渡在叮嘱。

“广福的敌人力量很强大,铁杆的反动派也多。其它的先不说,有几个人你们要先除掉。”

吴焜和唐元明竖起了耳朵。

“广福这地方跟其它乡镇不一样,团防大队长并不能完全控制下面的五个中队,他能掌握的只是中心直属中队,其它东、南、西、北四个中队,人员是中队长自己招收的,枪也是中队长自筹的,饷也是中队长自筹自发,高低各不一样。这些中队的团防兵只听他们中队长的命令。

这些中队里的许多兵,多是贫苦家庭出身,他们已经觉悟了,不少人虽穿着团防衣服,可也是我们支点的游击队员。”王渡会心的笑了,也有些**,广福是他在大革命失败后,投入精力最多的地区。 “团防大队前任大队长曾敬孙,是我的好友,已经接受了我党思想,参加了革命,入了党,现在是广福特支的军事委员,现任团练大队长曾玉声也是我们的党员,他的直属中队,有二、三十名队员,是我们发展的党员和积极分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