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向往之路第13章 黑老林顶红军游击小分队101(1 / 2)

由于指挥有力,消息封锁严密,准备充分,战斗完全按三师徒的设想展开!

胡洪疆带神兵队来到城口城下时,大雪覆盖的城墙上,竟然无一兵一卒值守,神兵青年们把在高庙收集加长的木梯,搭在低矮的城口小县城城墙上,翻身入城。

城门刚打开,红军大队一涌入城,迅速封锁住其它城门。刘存厚驻城口刘耀卿团的一个团部、一个整连,在被包围后,全部缴械投降。

后世重庆直辖市海拔最高、最偏远的小县城口,此时城内人户不足千户。红军入城,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县长和一批官吏、军官。徐允士和胡洪疆分别指挥部队,向各乡镇进军,烧毁各地团防税卡,烧毁契卷,发布告示,宣布没收土地,实行根据地土地政策,在各乡成立农会,由农会对土豪劣绅进行审判,处死十多人,城口面貌一新。

城口刚下,事多且繁,胡洪疆又带队下乡扫荡残兵去了。文强失了信,要徐允士留在县城,协助他负责县城守卫、扩大红军方面的工作,他自己全力以赴,负担起了党组织发展,政权建设,农会成立等等事务。

东边追击任务,特别是迎接那小子的事耽搁不得,徐允士派手枪队副队长李学财带领手枪队两个小队6人,二支队的两个小队,神兵两个排向东追击。他细细地给李学财交代,交代,重复……

李学财有点蒙,参谋长这是怎么了?不就是接个战友吗?用得着如此……

终于等到参谋长的那声:“出发。”

兵败如山,对军阀部队来说,这是最好的写照。

李学财的部队,一鼓而下县城东边的修齐镇,不,是直接冲进去的。

留下二支队一个小队,神兵一排,驻守修齐镇。任务一,拱卫县城;任务二,扩大红军,成立农会,打土豪,分粮济贫,烧毁高利贷、地契等文书。

李学财又率队继续向东出击。

治平乡团防凭险据守,团防兵在乡场口,“砰砰砰”打得热闹,几个在修齐镇缴获到快枪的神兵青年在前,一阵猛冲,一阵高喊杀声,一阵射击,把平时作威作福、狐假虎威的治平团防大队,冲了个人仰马翻,作了鸟兽散。

留下二支队一个班,神兵一个班,由手枪队2组组长李学贵指挥,任务同修齐一样。

李学财匆匆扒了几碗饭,带队继续向东,到了明中乡场口,明中乡群众早就从治平乡溃逃而过的团防兵口中,知道红军要来了,拿起锄头、火铳,对团丁们穷追猛打起来,李学财进来时,群众的欢迎锣鼓迎到了街上,不一会,连舞狮子的也上了街,又有当地地下党员来接了头。

天已黑尽,大山巍巍,松涛阵阵袭来,一天三战三胜,战士们累得精疲力竭,李学财下令驻营。

次日晨,再留二支队的一个班在明中乡,协助地下党工作,任务与修齐、治平同。然后,带着剩下的人马向城口最东边的菜坝子乡出击。

踏上海拔千米以上的菜坝子乡的土地,李学财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这里的老百姓太苦了,无一农人的衣无补钉,无一农人不是面带菜色,小孩光着身子在灶坑里滚。

明中乡地下党昨晚派人来联系了菜坝子乡的党员,李学财进乡场时,没有遇到抵抗。

虽是冬雪化了大半,可化雪天比雪天更冷,几个腰缠麻索,身着破烂单衣的农民,在场口迎接,冷得瑟瑟发抖。他们说:乡团防队护着乡长等人向北进了山,驻军一个班和一个参议、收款委员向东边的巫溪方向跑了。

李学财记起徐参谋长的吩附,留下手枪队二组邓全斗的三人组,和几个神兵在乡场,配合乡地下党员,任务同前;其余神兵向北追击乡团防队,不论战果如何,当晚必回。

自己亲带二支队的一个班,再向东,追击刘存厚的那个驻军班。

走过天坑湾,过了九个包,刚上杉梁子,一阵枪声传来,李学财驻足细细听,辨别出是成都兵工厂生产的步枪,刘湘部队用的,枪声跟刘存厚达县兵工厂生产的枪大不一样,但又掺杂有达县产步枪的枪声。

菜坝子乡的向导说,前面就是天池湾,再过去就是巫溪县的黑老林顶。

李学财一挥盒子枪:“同志们,跟我来。保持安静,没我命令,不准开枪,对面有可能是自己人。”

川东山区留客,叫“玩”,“玩几天”,适用于至爱亲朋之间。

这个“玩”字充分诠释了四川人诙谐乐观的共性,“玩”也是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隆冬时节,农闲光阴,留下亲友,给他(她)们改善伙食,补充体能,同时也节省了客人家中的口粮。还有,也是因通讯不便,生命无常,许多亲友,上次见面后,下次听说已经永别。

吴焜的至亲仅舅舅熊清灵家,舅舅在时,享受过几次这样的待遇,但由于两家近,鸡犬相闻,舅家留客态度随意,舅舅离家失踪后,舅姆改嫁,丧失了留客能力。

这次他是真正享受到了做客的待遇。

10天后,唐元明在每天萝卜白菜土豆的滋养下,完全恢复了健康,大个子、大嗓门、大咧咧的笑声,充斥在众人面前。

大自然总是神秘的,创造了相对应的世界。高寒山区的粮食产量低,但高寒山区广出土豆,而且味道奇佳,百吃不厌,同样能活人!高寒山区缺新鲜的肉,缺新鲜的蔬菜,可自然创造了腊肉,诞生了咸菜,弥补了人类在些缺乏维生素之苦。

安守田、鼎罐两个新兵有了一些基本的技能,两人都是干活的好手,吃得苦,几乎不用进行体能训练。尤其是鼎罐,凡事爱捉摸,进步更大。

进步最大的杨长寿,他是猎人,天生具有猎人的习性和好枪法。

吴焜、陈锐、王军等人参加红军心切,急着要走。杨家苦留,全家五人拉拽着不忪手,特别是杨承兰、杨承志两个小家伙。

杨长寿的女儿和儿子,跟山区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名字,甚至有人终生没名字,有的是几弟兄、几姊妹合用一个名字,称呼只有小名。杨家亦如此,因为黑老林顶数十里内,无一人识字。

杨家两小辈这两个名字,来源于这支小队伍中的“中级知识分子”吴焜,跟他(她)俩在一起玩耍时。 杨承兰的家族辈份是“承”,杨长生坚持取名要按辈份。吴焜给小百灵鸟取名为杨承兰。姐姐有名,弟弟也要,杨家很期待,有名有姓,在乡中多有面子,算高等人了哇!女孩子将来出阁时,婚帖上也能写大名了!面对小家伙期待的眼神,吴焜卡了壳,“高级知识分子”鼎罐适时闪亮出场:你爸爸是**员,你长大后也要参加革命当红军,继承父亲的革命大志,就叫杨承志吧。此言一出,满堂喝彩,崭新的杨承志高兴得嘣得老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