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战局(1 / 2)

十月十四,清晨。

朱祁钰站在阜成门楼上看着远处不断接近的瓦剌骑兵。

于谦也已指挥军队,依托城外民宅街巷所建的防御工事迎击。

等瓦剌骑兵到达火炮射程,于谦立刻下令发射。

除了火炮,各种朱祁钰叫不上名字的火器也均被点燃引线,拖着长长的火焰向瓦剌骑兵阵营飞去。

后队安排的弓弩军压阵,万箭齐发。

一时间,热武器、冷兵器不要钱的向着瓦剌军队宣泄,瞬间打的瓦剌骑兵措手不及。

好在也先也是具备很高的军事素养,立刻分兵绕开火力覆盖的战场。

不过两侧早已有恭候多时的大明骑兵和防御军阵。

瓦剌轻骑兵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不多时就与大明军队撞到了一起。

中军盾甲兵和长枪兵上前,与火器兵和弓弩兵做合成小型军阵,迎上从两翼袭来瓦剌军队。

两军短兵相接,宛如两座巨型的战争机器收割着对方士兵的生命。

眼看着瓦剌军队逐渐陷入弱势,突然左军与中军之间突出一股数百明军骑兵,在明军阵营中横冲直撞。

这支骑兵的出现,使得所过之处士兵组成的军阵混乱不堪,一时间无法组成有效防御。

这种突发状况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那是谁领的军队?”

城楼上纵观全局的朱祁钰自然也看到了那里的一样,一瞬间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问道。

“爷,并非于大人安排的士兵。”

小六子看了看那些骑兵,回道。

于谦此时也是一脸怒火,但很又冷静了下来,赶忙派人去那里重新组织防御。

而也先也注意到了那里,军旗挥动调动大批骑兵向那混乱之地突进。

短时间被派去的将领还没来得及收拢乱兵,就被瓦剌骑兵冲出了一个缺口。

那数百明军骑兵见势不妙,居然掉头向后军跑去。

“给我去查,我要知道那支骑兵是谁领军。”

朱祁钰被气的发出一声怒吼。

一旁的小六子不敢犹豫,立刻安排人去查阜成门的守军名册。

“顾兴祖!”

朱祁钰大喊了一声。

“臣在!”

守候在一旁多时的顾兴祖赶忙应答。

“鸣炮三声,要快!”

朱祁钰快速的吩咐道。

“喏!”

顾兴祖一路小跑到炮台,抓过一支燃烧的火把就点燃早已链接在一起的三座火炮的引线。

“砰,砰,砰……”

三声炮鸣,并未打断下方的战事。

远在夕月坛南部等候多时的赵信,在听到三声炮鸣时立刻指挥天武营的一万骑兵策马奔向瓦剌右翼。

一万骑兵如洪流贯穿瓦剌右翼突入中军,也先被此一击,赶忙调兵回援。

这时原本在朱祁钰命令下清晨开始从德胜门缓慢行进的腾骧二卫一万余人马,在听到鸣炮之后也快速杀到,冲击瓦剌左翼。

临近午时,被明军三面夹击的瓦剌军已经出现颓势。

也先无奈收兵罢战。

明军也并未追击,瓦剌虽然损失惨重,但也先精锐未失,贸然突进或许会中埋伏。

一直到入夜,瓦剌军队再无动静。

于谦便安排石亨领数千骑兵,带着火炮向瓦剌军营潜伏而去。

并派顾兴祖带兵夺回紫荆关,挡住瓦剌返程的道路。

朱祁钰与于谦则带着天武卫和腾骧二卫,以及前来支援的军队,趁着夜色从城外往德胜门去了。

一路上朱祁钰跟于谦聊了起来。

“这仗本不应该在境内打,奈何愚人自误,谗臣误国。”

朱祁钰叹道。

“圣上给臣的军制改革,臣看过其中提到前置战略,对此臣略有不解。”

于谦的回答很巧妙,不接话茬,却又顺着朱祁钰的意思说。

这让朱祁钰忍不住腹诽他狡猾。

“所谓前置战略,就是将作战前线建立在境外,如此可降低或避免战争对境内的危害。”

简介扼要地回答了一句,旋即朱祁钰问道:“军制改革势在必行,你是文官随领着兵部尚书又兼着军机处本就不被军人信服,这次大战你之功当能压制他们。

你知道,朕是一定要把军、政、法三权独立。等战后就需要你做出选择,是弃文从军,还是继续从政,我需要你给我一个答复。

从军,军机处总理大臣是张辅,但他就是个摆设,一切事务都有朕亲自督办,而你将委以重任。

从政,政体改革由内阁首辅王直主导,也会安排你入阁协理,但是兵部尚书的位置你就要让出来。

等军制改革开始,虽说军机处收权后,兵部也将不再掌天下兵马调令,而是掌军政、军籍、军械、军备,相当于后勤部门。但是它依然属于军队力量,政体人员将不得履职。”

说到这里朱祁钰便止住话语,他再给于谦时间思考。

于谦早在朱祁钰处三权改革的策划书后,就知道以后军是军,政是政,法是法。三者相互牵制,又互不干涉。

再像以前文人领兵的景象将不复存在。

军机处下属成立的讲武堂,虽然目前只有了了学生,却也暴漏了朱祁钰的野心。

于谦抬头望着阴云散去露出的素影,军和政的利弊朱祁钰已经说明。

选择军,无疑未来可期。毕竟任谁都看得出英国公张辅,不过成了朱祁钰的一块招牌。而且在军可与朱祁钰时常接触,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需要从这位当今身上得到答案。

选择政,短期内无法高就,便无法施展心中报复。再有王直在上,本就对三杨扶持的官员有所偏见,后期二人必定爆发冲突。并且王直之后,还有陈循。

至于法,朱祁钰并未给他这个选择项。

军由朱祁钰主导改革,政由王直、陈循主导,法由谁主导改革呢?

“臣会在战后给圣上一个答复,不过司法改革圣上意属哪位同僚?”

于谦还是没忍住问出了心中的问题,毕竟三权改革看似之间没有关联,实则暗中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动一发,就是懂得大多数的利益。

朱祁钰看了眼于谦,反而开口道:“左都御史王文、大理石许彬、刑部尚书俞士悦、礼部尚书胡濙,这四人还行吧。”

似问非问的话,让于谦不好回答。

若是往日认知里的庸才朱祁钰,于谦有一肚子国策谋略要讲。

可是如今的朱祁钰无论是眼界,还是国策方向,于谦都找不到谏言的地方。

如果非要找一个地方劝谏,那就是任性这方面了,不过朱家的人有几个不任性的。

当次军中会议之后,军机处、内阁开始改革,也是那时于谦看到了那份借张辅之手递交上来的三权改革。

计划之详细绝非短时间所能做到的,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数年的调查研究,需要多次实践才能整理出如此完备的计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