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149(1 / 2)

但对二娘,他读的圣贤书没有告诉他怎么与女同僚相处,更希望她回归宅院。

崔相小心翼翼地观察皇上的脸色后,出声回道,“三道改制后,无论是上交的征粮还是官税都多上不少,可见改制确实可行。”

很难想象同时得罪大族和清流的一件事能够推进,只是双方都不愿意在皇上面前别苗头,被盯上后敲打。

杜相也道,“崔相所言极是,只是这章程还需年底诸道刺史回京,在慢慢商议。”

二娘又掏出个册子,“两位丞相说得是,三道皆为圣上治下,另有別驾负责日常管理,三位別驾请示陛下后已向诸位刺史发出邀请,让几道派人前去学习,另外三道的改制报告年底就会出来,我已邀请几位別驾撰文分享,年底述职时正好与诸位交流。”

大臣们目瞪口呆,这长宁侯是不是太会找事了。

然后二娘又道,“边市一事,臣会等赤部事毕,亲自前往,详细事宜已呈陛下。”

古往今来,像二娘这样的能臣不是没有,要么位高权重被皇帝猜忌后落入尘泥,要么就是带不动朝廷运转,一个人干到死。

而二娘,她手下的人很显然不在朝廷,背后靠着皇帝和太子这种超级靠山,大臣有种想挤兑她却发现挤兑不到人的感觉。

在哪设绊子都不合适,因为这些事都是开天辟地的事,根本没有祖制可循。

皇帝难得走下来,手搭在二娘肩上,扬声道,“长宁侯尔雅,为朕分忧,能臣也。大俞不缺循规蹈矩的庸臣,但缺乏锐意进取的肱股之臣,朕登基数载,朝堂上有些孩子都是朕看着长大的,朕喜欢这些年轻人呐。”

“有干劲,有想法,朕知道很多人在高位上待久了就怕出错,恨不得什么事情都不干,不干就不会错,或者看着朕的喜好做事,大俞要往前走,这样做事只会让大俞朝越加没落。”

“朕知道很多人千方百计想打听朕心里想什么,朕今日坦言,朕只愿大俞朝越走越远,天下万民越过越富足,志同道合者,与朕同行,非此道者,速速离去。”

诸臣一惊,赵怀释第一个带头朝皇帝磕头,“儿臣愿追随父皇,愿大俞国祚绵长,万民富足。”

诸臣也下拜,二娘跟着跪在赵祜下面,“微臣愿追随陛下,愿大俞国祚绵长,万民富足。”

赵祜转身回到皇座,下旨,“两位丞相总领改制事宜,长宁侯协助。礼部和吏部,官制之事两部协作,尽快出个章程。长宁侯所奏西北一事,待邻国局势安稳后执行。太子……”

赵怀释走出来,“儿臣在。”

赵祜道,“改制一事,由你监办,与两位丞相学学。”

“是,儿臣定当勤学好问,多多请教丞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