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若开战役(6)700(2 / 2)

那些老兵们经康咏筠亲手调教过,M2架起来只需换上穿甲弹对着敌军群里打出长点射即可,打上几次便四个人抬着转换位置,就算是鬼子坦克200米内也打得叮当作响,说不定里面铆接的零件二次杀伤,步兵在穿甲弹面前基本是个纸人。

轰,“十日谈”坦克在进入个航弹坑后立刻短停,75炮直接摧毁了300米外的日军坦克,被帽穿甲弹将97改的炮塔打个稀烂。随后带着一身烟尘“十日谈”加大马力拱出弹坑,前向机枪嗒嗒扫射一气,不管前面人多人少总要防止有白天那样的自爆小兵。

盟军的十日谈坦克部署确实快,日军对此更是初次相见,为日军坦克量身定制的主炮终于展现了威力,即使千米距离长身管75炮都能做到一炮摧毁,可惜暗夜中只能借助照明弹那十几秒的光亮搜索敌军。

厚实的斜面装甲采用“三明治”式结构,用不同厚度和特性钢板轧制而成,即便在欧洲都不落伍何况面对鬼子的薄皮。

两辆鬼子用来看家的一式中战车,作为压轴力量一直作为指挥,等前面坦克被盟军一辆辆打起火后也终于短兵相接。一式加强了装甲厚度,正面足够50mm厚,侧面也有25mm厚,并改变了以往容易造成“内伤”的铆接为焊接工艺,47mm战车炮足够对付M3等轻型坦克。47mm炮弹的穿甲能力对付缴获的苏式战车确实没问题,可欧美的冶金工艺较苏联更为优良。

但美军都换了M4谢尔曼,英军有玛蒂尔达等变态,东南亚也因为康咏筠的暗中运作开始换装工艺先进的“十日谈”,47mm炮只能让鬼子敝帚自珍,中远距离穿甲能力并不大。

一式中战车的驾驶员显然过度自信自己的炮火,压低了马达声音想射出夜之驽,在中距离上击毁盟军坦克。车长不惜挨一发大口径机枪弹钻出来,靠盟军照明弹转瞬即逝的光亮锁定了目标。

“如果是白天,900米我们也能开炮击毁他们了。”炮长转动着手柄。

300米也是炮手观测的极限,战火中那个轮廓充满棱角的身影似乎不容易瞄准,在车长的催促下终于击发火炮。日军的严苛训练此时发挥作用正中目标,乘员正等着盟军坦克发生殉爆,火光中却见对方晃悠下恶狠狠朝自己扑来。

“穿爆弹!”车长手心流汗。

75mm被帽穿甲弹已经高速旋转着飞速而至,被帽首先变形让炮弹钉在一式中战车钢板上,随后坚硬的合金弹芯侵彻着装甲,大口径炮弹的动能让弹芯毫无悬念的钻入车体。

柴油溅射的到处都是,随即火起,鬼子车组的尸体越烧越旺。

另一辆一式中战车见势不妙居然很令人惊讶的撤退了,因为牟田口事前有交代进攻不利可以撤退以保存实力,盟军步兵们也在坦克掩护下开始反击,鬼子们前面一片火网,尤其是坦克上的两挺机枪远胜于轻机枪,火力持续度高,推土机一般让鬼子三回合不到便留下二百具尸体。

等鬼子撤退,担心牟田口有什么花招等着盟军坦克,斯利姆下令停止追击,以105大炮为掩护迎接己方官兵回营。

说来也怪,打完夜战后斯利姆竟然在剩下的6个小时里进入深度睡眠。第二天一早听部下汇报,经过清点鬼子总共留下了700具尸体。其实大多残缺不全,这是根据钢盔和遗留的枪支数量推算。

“日本人的疯狂和纪律性真是令人难忘,不过这倒减少了在进攻中的障碍。”斯利姆拿着盘子走向餐桌道。

“很多日本兵在林中一直哀嚎,但是我们的士兵没敢上去施救,怕好心没好报,等天亮很多日本兵就那样死去,很让人纠结。”负责后勤的中校汉德森皱眉道。

“救治他们是人道精神,但是他们不称为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为自己的士兵负责。”斯利姆拾起一块玉米饼。

吃完略微清淡的早餐,斯利姆在桌前坐定准备召开今日的作战会议,情报参谋送来一份机密电报。

“日泰联军今晨进入缅甸境内约100公里,正向内比都开进。”康咏筠发来的电报无疑增加了压力。

接着看下去才得到了缓和:“先期援军一个团已经从阿恰布开拔,火速支援你部。”

斯利姆随即又接到了第二封加急电报:“昂山率部约两千人即将抵达仁安羌,望做好战术安排。”

“安排?成吨的炸弹是最好的安排。”斯利姆开始接受康咏筠的火力至上理念。

B24轰炸机在密支那已经发动了引擎,随着信号弹升起,长机开始滑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