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南京相邀45(2 / 2)

这时他不由感谢战友韦伯的心得笔记提供的资料让他大大的露脸。

采用Ss重尖弹主要利用其是在600米距离内不俗的威力,以及稳定的弹道,不容易受横风影响。但由于弹头加重,远距离尤其800米外弹头会急速下坠。英国点303温彻斯特弹虽然弹道性最好,美国M1903步枪也不是泛泛之辈,但在中国后勤都不如Kar98毛瑟。

最后综合数据得出的散布半径为:

200码(182.9 m): 36mm

200 m(218.7码): 42mm

300码(274.3 m): 54mm

550m, 10发射弹最大散布是320.5mm

尤其在100米的精度为0.5MOA。

相对而言,比不上后世M24狙击步枪采用M118弹100米近乎0 MOA的精度,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优秀了。看得出德国人是很重视这次合作下足了本钱。

康咏筠满意的收下了全部步枪,道根自然继续赞扬一通他的枪法优异云云。直到康咏筠明确表示未来部队会追加订单,道根才千恩万谢的离开营地。

估计吴悠开了学,他打算去协和医学院给小丫头送些东北特产。何应钦却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本以为只是挂靠在北平军代会弄个闲职而已,准备请“探亲假”去美国办理设厂事宜。不料何应钦派人把自己召到了办公室。

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情喊了声报告应召入内,总觉得何应钦的招牌微笑有些不怀好意。

随便聊了几句关于自己公司的初步设想。何应钦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咏筠,最近南京兵工署的俞署长给你来了封信,让我转交与你。希望你能安排时间去一趟南京,俞署长与我谈及你设计的枪,对你赞赏有加啊。”

康咏筠闻言放下心来,有些激动的接过信:“俞长官钧令,下官这就安排去南京。”接着将信读了一遍,大意是赞扬康咏筠青年俊才,为国家设计了第一支冲锋枪,意义非凡,期望能去金陵一晤,并诚邀去兵工署任职。

对于兵工署长俞大维,他还是有很好的印象,俞大维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留学美国哈弗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并且获得两个大学的博士学位。任兵工署长期间组建起了第一支专业兵工科研队伍,在抗战期间给官兵提供了优质武器,并开发了60mm迫击炮等武器有力的支援了抗战。1946年春,青年远征军师长廖耀湘曾写信给俞大维说:“美军军官告诉我,‘你们中国造的轻兵器很好用,很少有故障发生,很难得。’”抗战胜利后,一位曾任战时日本军械处长的日本军官对二十一兵工厂厂长李待琛说:“你们的轻武器杀伤力比我们的好,中正式步枪打得远,可射钢弹头,三八式不能。你们的轻重机枪枪管打红了,浇浇水,还能继续打,了不起!”

辞别何应钦后,康咏筠连夜制定好训练大纲,由杜擎峰带领战士们进行下一步合成化训练。另给吴悠写了封信连同东北特产一起代由杜擎峰转交。

带着缠绕心间的思念,同张志刚兄妹一起踏上了南向的列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