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41(2 / 2)

对于苏米游击队的作用,摩根中校也很重视,亲自和一同跟来的登夏见面谈话,了解游击队的规模和现状。登夏清楚摩根中校是登陆美军的最高长官,仔细介绍游击队的情况,自然也添油加醋地吹嘘了一番,想以此引起摩根中校的注重。摩根中校对此自有判断,而后对游击队的作用进行了肯定,但并无承诺什么,一切等见了苏米再说。

装甲车队在要塞等到天亮,先遣连随同两栖突击营的其他人员和荷兰军队一同抵达,进行重新整编。先遣连随即撤销,重归两栖突击营编制,继续由哈里上尉当连长,番号是F连。摩根中校想让李浩洋当F连的副连长,但哈里上尉坚决反对,并借机把对李浩洋的嫉妒和布满全部发泄出来,令摩根中校很是意外。

他清楚李浩洋的性格,应该不会主动招惹哈里上尉的,两人的矛盾一定产生于作战行动上,不好调和。他可以强行让哈里上尉服从命令,但此为下策,只会加大两人之间的分歧,最终影响整个连队的战斗力。

摩根中校随后让李浩洋留在连部,负责组建一支特别小队,直接听命于自己,用于应对一些危险而棘手的问题,特别小队的人员由李浩洋自己挑选,所有两栖突击营官兵都可挑选,选中必须放入,不得阻拦。因为执行的是特殊任务,所以特别小队人数不用太多,最快控制在二十人之内,每个士兵都要以一当十,战斗力可以媲美一个连队。

组建特别小队不是摩根中校临时起意,以前李浩洋就曾向他建议过,认为两栖突击营虽然也属于特战部队,但毕竟人数众多,不适合小规模的渗透偷袭,或者营救战俘人质的作战行动。最好组建一支特战小队,专门负责执行这类任务,效果和成功率肯定被大部队要高。李浩洋的这个想法当然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特种作战理念,有许多的成功经验可借鉴,虽然要想立竿见影是奢望,但至少可以尝试一下。

摩根中校当时虽对李浩洋的提议感兴趣,但两栖突击营刚成立不久,战斗经验都不是很丰富,因此不想马上实施这个建议,随后便搁置下来了。现在两栖突击营已是今非昔比,完全有能力支撑李浩洋的这个计划,摩根中校便给了他这个机会,看看他组建的特别小队到底有多厉害。

特战小队的成员李浩洋早就心中有数,亚伦、星期六和马奇自然在列,至于其它成员,他还需要认真考核,不能操之过急。摩根中校说特别小队最好控制在二十人之内,可李浩洋认为人数还是太多,十个人是极限,六七人最合适,但具体情况需要慢慢考虑。不过特别小队中必须有一名懂日语的成员,这在敌后作战极为重要,不可或缺。

李浩洋随即向摩根中校提出了这个要求,但中校暂时无法满足他,懂日语的翻译是有,可全是非战斗人员,都没有实战经验,临时训练也不可能, 无法加入特别小队。好在摩根中校没有规定组建特别小队的时限,一切由李浩洋自己决定,至于懂日语又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人才,恐怕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经过短暂休整,两栖突击营与配合作战的荷兰军队一同出发,目标宾惹镇。登夏派人提前回去报信,好让苏米早作准备,欢迎盟军到来。但荷兰军队的指挥官不想去宾惹镇,认为应该继续向东面进军,直接攻打巴塘,彻底消灭日军,或者将他们赶下海去。巴塘是日军防守严密的重要城市,岂是一厢情愿,说打就打的,这名荷兰军队营长似乎是过于自负了,要不便是蠢蛋一个。

荷兰营长名叫卢斯,前面还要加一个“范”字,但叫着不顺口,所以就简称卢斯了。卢斯的军衔也是中校,但荷兰军队是配合美军作战,实际的指挥官是摩根中校。摩根中校当然不同意卢斯营长的建议,却也没多做解释,说先到宾惹镇召开军事会议,然后在决定如何打巴塘。

卢斯营长的手下的士兵虽人数不少,但缺乏攻坚的重武器,没有两栖突击营装甲车队的支援,他们根本无法独立进攻日军,更何况对巴塘的防御设施更是一无所知,冒然冲过去十分危险。摩根中校见卢斯营长不再坚持进攻巴塘,随即下令全体出发,直奔宾惹镇,大家激战了一夜,确实也该休息一下了。

部队沿公路朝宾惹镇行进,中途遇到苏米派来的代表,带来一个令大家都很意外的要求:荷兰军队不能进入宾惹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