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地之法,一国之臣42(1 / 2)

咸阳宫的金碧辉煌中,朝堂之上,众臣如林,韩非与李斯同堂而立。

经年流逝,两人虽同出一门,现已是各为其主,针锋相对。

韩非身着一袭青衫,气质冷峻而深邃,如山涧中的翠竹,虽历经风雨,却依旧坚韧挺拔。

而李斯一身秦国官服,庄重而威严,如高檐边上正欲展翅高飞的鸿鹄,气势逼人。

“师兄,李斯斗胆请教。师兄曾提出‘以法治国,以法为绳,以权为剑’,那敢问这一国之中,‘法与权’该如何平衡?”

韩非闻言,起身缓步来至殿中,朗声回复道:

“法与权,乃是国家治理之根本。法者,国之准绳,用以规范百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权者,国之利器,用以掌控朝政,实现国家意志。然而,若权力不受法律约束,便会滋生腐败与暴政;若法律不能公正执行,便会失去民心,导致国家动荡。故唯有权法相济,方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韩非之言,字字铿锵,然此番言论一出,秦国朝堂上便也立刻议论纷纷起来。

李斯见此状安然立于一侧,不再开口,等待着看韩非会如何应对众臣。

一位朝中权臣站起身来,扬声道:“韩非此言差矣!在我秦国,君王之权至高无上,法律不过是君王意志的体现。若以法律约束君王,岂不是乱了纲常?”

韩非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道:“大人所言差矣。商君曾言,‘法者,国之权衡也。’法律并非君王意志的附庸,而是国家稳定的基石。若君王能依法行事,则国家昌盛;若君王肆意妄为,则国家危矣。”

紧接着,又一位朝臣跃然而出,再次向韩非提问道:“韩非,法家之术,终究过于严苛,有违人伦。你曾师从小圣贤庄,然而儒家向来讲究仁爱,你又当何以服众?”

韩非沉着回答:“儒家孟子曾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仁爱之心,固然重要,但若无法治之约束,社会岂能安定?吾法家之术,旨在维护国家稳定,保障百姓安宁。”

有朝臣站出反驳:“若法家之术,令人畏惧,缺失德治,无法做到以德服人,又如何能长治久安?”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法家之术,正是要塑造一个公正无私的社会环境,让百姓知法守法,自然无人敢行不正之事。”

一片严肃的秦国朝臣之中,韩非就如同松风水月,处变不惊,耐心地讲述着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

“家师荀子曾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本恶,但可以通过教育和法律来引导人向善。法律并非冷酷无情,而是给予每个人公平的机会,让善恶有报,让正义得以伸张。只有如此,百姓才会信服法律,国家才会安定。”

听言,朝堂之上骤然陷入沉默。

众臣纷纷侧目,几番轮流试探,他皆能够从容应对,丝毫未见滞涩,便知传言非虚,终于,对这位年轻有为的韩国公子刮目相看,其中,不少刚刚与他有过言语交锋的大臣,也开始向韩非投来了赞许的神色。

嬴政端坐上位,眼神如炬,不怒自威,落在韩非身上的目光,却满是欣赏,我们那位迷人的老祖宗一向是最为惜才的。

少许的满堂寂静中,又听见李斯再次开口:

“敢问师兄,法家之法,是一国之法,还是天下之法?”

“既是天地之法,便自然是天下之法。”

“六国纷争已久,百姓深受其苦。若秦国能一统天下,实现和平,岂非不是百姓之福?”李斯继续追问,直击要害。

言罢,韩非凝神沉思,而后略显淡漠地说:

“天下如果可以再次实现一统,确能带来短暂的和平,但若无法实现长治久安,百姓依然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李斯与韩非的争论简单作罢,一直未曾开口的嬴政,突然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