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红妆怨(5)29(1 / 2)

司澄打开床边的红木箱,抽出放在最底下的信封。

彼时的将军还是个芳龄十四的少女,她热爱自然,常去京郊踏青,有时在郊外的庄子一住就是三四天。

箱子里时间最早的信封就是那时写的。

她在郊外踏青爬山,偶然听说了大皇子外出查案路过京郊救下了一位受人欺辱的少女。

在信中,她对大皇子赞不绝口,认为有大皇子,这个国家会变得更好。

而母亲的回信是让她莫乱议国事。

再看几张信封,时间的跨度已经来到三年后,十七岁的将军自请披挂出征,她练了十几年的武功,看了十几年的兵书,就为了在这一刻承担起将军府的未来,承担起母亲的期望。

十七岁的她,还是个孩子。

她会因为长时间的急行军而累到哭泣,会因为第一次砍下敌人的头颅感到恐惧且快意,会因为自己布置的战术成功而喜悦,会烦恼军营里的男人不洗澡,臭的要死。

在女将军一封封家书的描述下,女将军的过往犹如一张画卷一般在司澄面前展开。

十七岁的女将军手握长枪杀入敌阵,一枪穿过敌军首领的头颅,将他的身体高高挑起,大声宣告自己的胜利。

她的铠甲还沾着鲜血,就迫不及待冲入帐中商议军事。

军里原本的老油条不服她只是个女人,她便在众目睽睽之下立下军令状,说自己愿带三千将士深入敌后里应外合,若不成,就按军法处置。

那场战斗很难。

原本的计划是三千将士在敌后不停出击打游走,牵制住敌方的注意力和部分兵力,好让大军在正面的压力得到缓解,能够将敌军赶出长祁山,收复这一片失地。

但军中的老人不信她,所以在她发起进攻的时候没有配合她出兵。

敌人的所有兵力都朝着她而去。

面对着数倍于自己的军队,她带着士兵在长祁山茂密的树林里东躲西藏,身上带的粮食吃光了,就啃树皮,吃野菜野果;有敌人追击不能生火,就吃生肉;不能洗澡,就忍着满身的跳蚤。

她就像一株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又像一只初成的猎鹰。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她还记得自己的任务,只要有机会,就带着她的兵,像柄精准的手术刀,狠狠给敌军来上一刀,又如幽灵一般消失在长祁山茂密的树林里。

三千的军队,越打越少,最后只剩下数百人。

此时自觉给够她教训的将军这才全军出击。

战斗自然是成功的,敌军被女将军牵制着,不停在搜寻他们,消耗着自己的精力。故而在整顿一新的大军面前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而女将军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

她带着剩下的将士们,趁着夜色,在树林浓密的阴影的掩饰下,一把火点燃了敌军的其中一个粮仓。

一场浓艳如血的大火,宣告着战斗的胜利,但死去的战士,永远也回不来了。

那是女将军第一次感受到失去的痛苦。

所以她不顾众人的劝阻,长刀一扬,砍去了将军的右臂。

最后被军棍打得半死。

她不后悔。

她只是在信中不断责怪自己,是不是自己更强一些,早些让军里的老人承认她,这次战术上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了?

或者在一开始察觉到不对的时候就立马撤退,即使要受军法处置,那也不会牵连到她的兵。

母亲在回信中告诉她,这不是她的责任,她是将军,是皇上钦定的最高的领导者,士兵是她的工具,她不应该在意士兵的想法;并夸赞她的胜利,告诉女将军朝廷赏赐了一笔重金以奖她的勇武。

各种宴会的请帖不断向将军府递来,女将军实现了她的愿望,振兴将军府。

十八岁生日的那天,女将军终于将敌人驱逐出长祁山脉,她的旗帜插在军营门口,让敌人退避三舍。

女将军说起庆功宴,周围的村民送来自酿的酒水,谷物粗酿的酒水味道很淡,还带着泥腥味,远不如军中浓烈的烧刀子,但将士们仍然喝得很欢。

因为那是他们保护的人民送来的。

女将军说起有小伙子趁着酒劲和她告白,被她一个过肩摔摔得眼冒金星,周围的士兵都发出了哄笑。

女将军还说她的志向是将长祁山之外丢失的城池全数收回。她要让敌军知道她的厉害,她要重新庇护这个国家的人民,她要让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争,以告慰死去的英灵。

但她的母亲叫她回去。

母亲说她已经拿到了该有的胜利,将军府也不再被京城里的贵族看不起。她已经十八了,她应该回去,履行一个女人该做的事情,和一个贵族结婚,生下一个儿子。

母亲说她已经找到了愿意入赘的贵族子弟,虽然那个人的家族不是显贵,只有一个很小的爵位和散职,让她很不满意。但他愿意入赘,只要生下一个儿子,将军府就后继有人了。

女将军态度强硬的拒绝了。

见识过天地广阔的雄鹰,怎么甘心重回牢笼做一只雀儿。

她领着军队,继续在战场上奋战。

有人说她的胜利不是她亲手努力铸就,而是用身体诱惑了身边的将士为她奋战。

他们说军队是她一个人的欢乐场,说她早就没有了清白。

这些谣言都被女将军的母亲写进了信里,质问女将军本人。

司澄放下信封,吐出一口闷在胸口的浊气。

他觉得恶心。

这个世界最恶毒且最无成本的污蔑就是造黄谣,对男女都是一样。

因为这是最私密的事情,没办法给别人看跟别人证明。

不,就算证明也没用。他们不想看你吃了几碗粉,他们只想让你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