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豪格的小老弟们150(2 / 2)

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尼堪就开始随同建州军队参与对多罗特、董夔诸部的作战,立有战功;皇太极在位之时,尼堪也多次参与过对大明以及朝鲜的战争。

顺治元年、二年,山海关之战、潼关之战、多铎平定江南之战这几场清军入关之后的重要战役,尼堪都没有缺席。

顺治三、四年,在镇压贺珍、刘体纯、孙守法、武大定这个陕西抗清联盟,以及入川击毙张献忠、追击孙可望李定国大西军余部的战争中,尼堪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戎马二十多年,尼堪估摸着这次凯旋回京之后,应当终于可以凭借战功封王了!

因为褚英在太祖建国前一年被太祖处死的事情,作为太祖长子这一脉的尼堪,境况是有一点尴尬的,大宝,尼堪是不敢觊觎的,可他也是有野心的。

凭借军功封王,从而给太祖长房这一脉长脸,就是尼堪的野心,也是他长期以来的愿望。

话说,尼堪兄弟一共三个,他排行第三,大哥杜度崇德七年去世,终其一生都是只是个多罗贝勒;二哥国欢死的比他们爷爷努尔哈赤还早,甚至都未获爵。

为太祖长房这一脉捞个王爵,在尼堪看来,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他极为热衷于征战沙场的主要原因。

通过和豪格等人的商议以及三顺王一顺公的下场,尼堪也认识到这回面对的敌人,也就是“粤军”,可能是大清入关以来最棘手的敌人。

“明国人口众多,而且朱家三百年中原正朔,底蕴深厚,纵然我大清现已有气吞河山、一统天下之势,可残明势力依旧不容小觑,还是要但得寸则寸,但得尺则尺,能多打下一寸一尺的土地,子孙后代就多享一寸一尺的福啊!”

当时,在得到孔有德兵败身亡消息之后,尼堪向身边亲信将领感慨道。

虽然感慨的时候尼堪语气似乎略微有些悲观,可是在豪格军团诸多将领之中,尼堪却是最具有战争积极性的人之一,因为他懂得风险越大、机遇越大的道理。

粤军这样强大的敌人,更加能够激发出尼堪这个征战二十多年的沙场老将斗志。

在武昌休整的时候,尼堪和身边亲信将领交谈时候说过:

“我大军自去年正月算起,已经出师二十个月,可谓劳苦功高,只要这次我军同心协力,一举在武昌一带歼灭粤军,为我大清扫除了这一劲敌,我军马上就可凯旋回朝,到时候我凭借此次南征的军功,或许不只是会受封多罗郡王,而是直接获封和硕亲王呢!”

满达海,出生于天命七年(天启二年),比豪格小十三岁,因为他为代善第七子、努尔哈赤之孙,故他也应当称呼豪格为堂哥。

不同于资历较深已经是和硕亲王的堂哥豪格以及已经是多罗贝勒的堂哥尼堪,如今二十六岁的满达海还只是个固山贝子,还需要继续发育。

有小道消息说,满达海天赋异禀,生下来就会带兵打仗,比如天聪二年,年仅七岁的满达海就率领后金军队在海上截取了支援锦州的明军粮运,可惜满达海却是没记得自己七岁那年干过如此厉害的事情。

比较确定的是,崇德末期,满达海参与过围攻锦州和松山大战,入关后,进封为固山贝子,清军入关后满达海参与过于李自成军队的作战,但没有继续升爵。

不过老代善对满达海这个七儿子青眼有加,很可能是有将王爵传给满达海的想法,此次代善让满达海随同豪格南征,多少也是存了让满达海多立下战功镀金以此来在今后更好地安身立命的打算。

说起来大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子孙上百,而且宗室子弟也不像大明朝的那种“养猪法”:只要姓朱,是个皇帝儿子、孙子就封亲王、郡王,而且世袭罔替。

大清宗室子弟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有战功在身总归是更加能够脱颖而出并且长久延续爵位的。

喀尔楚浑,这位爵位就要更加低一些了,只是个镇国公,而且严格来说他也算不上豪格的堂弟,而是和罗洛浑一样,是豪格的堂侄。

当然和罗洛浑一样。

毕竟罗洛浑就是喀尔楚浑的大哥,喀尔楚浑则是罗洛浑的三弟,二人都是岳托的儿子,努尔哈赤的曾孙。

不得不说,努尔哈赤这个大清太祖的子孙确实不少,足够称得上是枝繁叶茂。

回看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子孙也是繁茂,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个,而到了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这里,同样是贵为皇帝,拥有近乎无限的择偶权,能活过幼年的子嗣却只能有两三个,甚至还有朱由校这样绝嗣由兄弟继承大统的。

主时空历史上大清末期,皇帝子嗣也是相对来说稀少起来,清末三帝的子嗣都是零,确实称得上稀少。

或许,皇帝子嗣存活数量,也确实是一个可以看出王朝气运多少的指标?

王朝衰败之时,皇帝就变得多病短命、子嗣稀少,这就叫做气数已尽!

可惜朱由桹现在似乎还没有听说并且接受这样的说法,否则以他的德行,只怕会为了表现他的朱明王朝千秋万代气数正盛而放弃仅仅繁殖十个子女的渺小目标,转而选择一边疯狂叫嚣着,一边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至少要远迈太祖。

明太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