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合作共赢(1 / 2)

“哈喽,密斯特罗.”看到坐在大殿之上的洪玄,看着他直接用英文问好,随后洪玄与罗孝全及戴作士简单的问候及相互介绍。

罗孝全有些惊讶,当年在广州一起生活三个月,对方并没有表现过会英文,虽然有些用词不太准确,但是相当流利。传教士集团为了传教基本上都会学习当地的语言,用作交流。

洪玄毕竟不会和他讲九年义务制教育及四六级考试的要求,眼前的这个中年传教士多少有些拘谨,或许是当年跟着自己学习的一个清国人突然间成了大人物,多少有些感慨吧。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罗孝全发现对方不再执意和他交流教义的问题,一般而说,洪玄大部分时间表示赞同,涉及到太平天国的部分情况则以说本地情况自有其国情特殊之处,罗先生不必惊讶。

传教士的目的其实就是要把洪秀全他们塑造成一个为他们所用的中国传教士。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初期,西方传教士大多数表示“同情”革命,他们着眼点主要是在宗教方面有某些相似之处。他们希望“此次之革命将推翻翻偶像之崇拜而开放门户,使福音得普传于全国”。

他们对太平天国的要求是让他把太平天国的宗教纳入耶教的规范里面去,并为耶教的利益服务。所以他们对太平天国的革新计划,也抱有某种幻想。

罗孝全并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过来,同时也是代表着背后的一个势力集团。

罗孝全发现与洪的再次见面,洪并不热衷和他进行长时间地宗教问题的辩论,最后发现对方也并不接受他的西方宗教。

洪玄也很无奈,无疑对方是极为优秀的宗教学者,但是自己毕竟不是原本的洪天王,对于这个兴趣不多,更在意的是与这些人进行合作。

传教士集团往往能够影响或者跨过他们国家的统治集团,对于太平天国之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洪玄并不打算就这样的随波逐流的混下去,留给自己的窗口期其实不多了,北伐是对也是错,时机和战术上问题吧,因为及时发现清军的软弱,在士气高涨时通过北伐一旦能够像二百年前那样李自成攻破京城,明帝国就基本上四散而结束。

可惜的是现在的太平军的军事决策层其实是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北方军事力量没有那么快的完蛋,同时各地的团练也在进一步训练之中,窗口期很好。

但是又不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急需稳定天京周边的防御,并且由于兵力财力的不可持续,历史上清廷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反反复复和天京对峙,最终让曾国藩的湘军偷城成功。

其中固然有天京内乱,石达开出走的客观因素,同时也是军事决策政治决策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历史上看北伐完全成功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以及后世民国常凯申式的北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