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官场交锋句句杀机(1 / 2)

郡衙县廷的兵役人马浩浩汤汤,眼看着簇拥着郡守的官轿进入书馆。

话说陈郡守那可不是一般的朝廷干部,他是建忠将军张绣举荐给成武侯刘表的官员,在两位大领导面前都是红人,说话分量举足轻重。书馆里来了这么重要的大官,这是隆中书馆建馆以来从未有过的光耀时刻。水镜先生深呼了口气,虽然水镜先生自认是个读书人,但他深知当下纷乱世道,如能得到官家庇佑,才是书馆长久生存之道啊。

为了今天即将到来的一刻,水镜先生早已准备多时。心细如发的他,怕郡守一路从襄阳过来舟车劳累,特意空出新校舍的一侧厢房,精心布置了茶点团垫、人参鸡汤,还备有集了名人金句的简牍帛书,以供郡守小憩随手翻阅之用。当然,他还有一个私心,想着如果郡守鸡汤用得舒坦,还可以借这一方非正式场合斗胆请郡守上奏成武侯,隆中书馆开馆有方,经费能否再多拨一些?

容不得水镜多想,郡守的官车已到书馆门口。郡守莅临,郑旦郑县令、苏原苏督邮岂有不到之理?平日里都是乘辇坐车的主,这回在郡守面前也只能亦步亦趋乖乖分列两侧步行。水镜连忙迎了上去,却见郑县令冲自己皱眉往身后努了个眼色,水镜这才意识到自己僭越了——官场大忌,可不能抢了领导的风头啊。

郑旦一路守着官车左侧,已经向郡守见缝插针介绍了许多邓县风土人情、市容市貌:这是我们的街心花坛,百货集市、还有我们的卫生所和养老院……我们邓县民风淳朴,安居乐业,老有所养,您看粥棚的米粥都发不完。

郡守看向窗外左侧,微笑颔首:很好,很好嘛!

官车另外一侧的苏原不以为然:郑旦你也就会做做表面功夫罢了,郡守心里什么不明白?今天的路线当然都是你早就设计好了的,什么能看,什么不能看,大家心里不都是明摆着的吗?再说了,作为郡守自家人的督查官员,我这个督邮的差事是白当的吗?

陈郡守跟郑旦打趣道:“一路我就听说你们邓县出了‘卧龙’天象,又听了不少你家公子的才俊轶事,我看这个卧龙就是你家公子嘛。咱们举贤不避亲,除了给书馆主持衅礼之外,我今天还要亲手给你家公子颁发少年郎官的证书,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为朝廷多多培养人才!”

所谓“衅礼”,相当于现在的落成剪彩典礼,那时刘表主政荆州,非常讲究礼法,所以陈郡守才不辞辛苦的跑一趟。听到陈郡守这话,郑旦脸上绽满了菊花,感谢鞠躬合不拢嘴,心理却在暗骂,这个老不死的,之前送过他一匹名马“的卢”,收下后居然又找我要黄金做的“的卢”,要不是为了给儿子捐前程,我能给邓县商铺加税三成么?

苏原也跟着皮笑肉不笑,他可听见过陈郡守对贴身管家吐过槽,说这个郑旦为了给儿子铺路真是什么招儿都使,竟然费尽周章学别人生生造出个祥瑞故事来,对此郡守也是颇有微词的。

官车停下,郡守下得车来,吉时未到,经过层层传话,郡守最终首肯了水镜先生的提议——到旁边厢房歇息一阵。

水镜先生心花怒放,鞍前马后,恭迎郡守下车。

学生的欢迎列队里,除了郑伦志得意满、继续精神亢奋、满处飘香外,大家多少都有点儿百无聊赖,疲劳发蔫。唯独诸葛亮因为揣了一卷竹简过来,读起书就不觉得乏味。

唐炳:“嘿,给我讲讲,上面都写的啥?”

诸葛亮递给唐炳竹简:“《封诊式》,诺,你自己读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