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押送法场手起刀落39(1 / 2)

第二日清晨,东方刚刚泛起了鱼肚白,天边的云朵被晨光染上了淡淡的金色,集市上却早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或立或坐,挤满了狭窄的街道,他们的脸上带着复杂的情绪,有的悲伤,有的愤怒,还有的只是好奇。

按照汉朝的惯例,死刑犯在行刑前要进行一次游街示众,以示警戒,而今天,这个死刑犯却是备受尊敬的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一位才华横溢、德高望重的学者,却因为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成为了牺牲品。他的命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他们聚集在这里,不仅是来看一场悲剧的落幕,更是为了送别一位值得尊敬的智者。人群中,有的人默默流泪,还有人低声咒骂着那些背后操纵这一切的权贵们。

他们或许无法改变水镜先生的命运,但至少,他们想让他知道,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并不孤单。

郑旦就怕老百姓聚集再闹出情绪引发群体性事件,所以早就让瞿孟取消了这个环节,意思是直接从牢里带人,戴枷直奔法场,速战速决。

可郑旦没想到,书馆里所有的老师都已从县廷前面转移到了法场附近,众人面色凝重,日晷的时针慢慢移向了午时,远远的,囚车马蹄的声响也渐渐清晰入耳。

水镜先生这几日又明显瘦了一圈,骨瘦如柴的身板和与套在身上粗大沉重的铁链行成鲜明对比。囚车打开,大家才注意到,他脚上的铁链实在太沉了,水镜几乎迈不动步子,每一步都很吃力。

那边厢,凭空消失了的郑旦、苏原也出现了,他们在执法台上坐下,众隶卒在侧守卫,郡守夫人虽未出席,但她已经吩咐,凶犯一旦正法就立即将消息飞报于她——这便是对郑旦、苏原极大的压力。

随着一阵锣鼓声响起,一队士兵押解着水镜先生缓缓步入了集市。他的双手被紧紧捆绑,头颅低垂,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境遇下,他那坚韧不屈的眼神依然让人感到震撼。人群中的喧哗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这位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伟大人物。水镜先生的目光扫过人群,他看到了熟悉与陌生的面孔,看到了同情与敬仰的眼神,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激。

水镜一步步艰难的走向集市上新搭好的枭首台,几乎泪尽的水镜夫人一见夫君,又失声痛哭起来,书馆的老师也纷纷抹泪,学生也是一片呜咽之声。待水镜走近,众学生“呼啦啦”的跪倒一片,纷纷以学生之礼来送老师的最后一程。但有隶卒守卫,众人皆不得靠近死囚水镜。

水镜看着夫人,看着同事,看着学生,站住了,他用力拱起双手后又放下,“我司马德操一生清白,自问绝无负人之事,人唤‘水镜先生’,未想今蒙如此不白之冤,可叹这乱世,申告无门。惟愿我水镜死后,官家再莫为难书馆师生……”

此话一出,哭声更大,水镜最后说了一句:“余生岁月,望诸君好自为之”。

这时,突然天上落下片片雪花。一场大雪不期而至,转瞬间,天地都银装素裹。

水镜笑了:“这个雪下得好,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

水镜被押到木桩前,脖子已经被摁了下来。

水镜夫人、东方老师、田老师、李老师、学生还有书馆的杂役和老妈子们都已经哭成一片……

“我也干干净净的陪你走!”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响亮的话语,众人看去,一个长发老者正走过来,原来是庞德公。

庞德公在众人注视下直接走上了枭首台,跪坐在上,把油腻长发撩起来,露出脖颈,对着刽子手说:“刚洗干净的,要看准点砍啊!”

这是闹的哪出?

“要砍老水的脑袋,先砍我庞德的”,庞德公说到,“不然,让水镜这糟老头子先去了地府见到酆都大帝,他还不说我坏话啊?”

“庞公!”水镜热泪盈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