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内阁加人47(2 / 2)

至于左侍郎王永光与右侍郎黄立极,不好意思,暂时离入阁还有点距离。

户部这边,尚书李长庚有较为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而且在户部也待了多年,目前户部尚书最适合的人选,但他的人却在天津督促辽东军需粮草的调运,暂时无法回京。

至于两位侍郎,毕自严与毕懋良资历尚浅,就算要入阁,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礼部这边,内阁现在仅剩的两位大学士都是翰林院与礼部的词臣出身,若现在是国泰民安的大明中期,朱由校不介意继续选择礼部的三位堂官,但现在处于明末,显然不能。

而剩下的刑部与工部,一直是关注度不高的偏冷衙门,刑部尚书黄克缵与左侍郎乔允升还都是东林党,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剩下的兵部,历史上王在晋坚持的“三方布置策”,虽然有损天朝上国的风范,但却是最适合大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这也是朱由校让其接任兵部尚书,而不是孙承宗的主要原因。

兵部另外几位挂兵部侍郎的熊廷弼、袁可立、崔景荣与张鹤鸣,后两人东林党,不考虑,熊廷弼与袁可立暂时需要镇守辽东,等辽东局势处于一种均衡状态的时候,才能抽调其中一人回京。

至于督察院、大理寺与通政司,有明一朝,几乎没有入阁的先例,不是朱由校不敢打破惯例,而是他们实在是与内阁不太搭。

督察院管风宪之事,大理寺负责案件的终审,通政司是一个上传下达的机构,三者功能性太强,都不合适入阁。

大明经过两百五十多年的勉力经营,最终还是走到了它的黄昏。

现在困扰大明能否顺利运转的几个关键问题:吏治腐败、税收困难、土地兼并、军制破败、内外战事。

说来说去,主要还是围绕吏部、户部与兵部开展,所以,新的内阁人选,将从三个部门中优先挑选。

吏部已经有了方从哲,兵部有了孙承宗,户部没有,所以,现在需要补足户部这块短板。

户部三位堂官李长庚、毕自严与毕懋良,李长庚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人,今年才四十九岁,却有了二十五年的为官经历,目前看不出他到底是东林党还是齐楚浙党,算是中立派吧。

毕自严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淄川县人,比李长庚年长三岁,也很年轻,为官经历比李长庚还多了三年,勉强算是齐党,崇祯朝前中期十分得力的户部尚书。

至于毕懋良,要不是毕懋康的缘故,朱由校都不会关注到他,能力如何,应该是不错,跟李长庚同一科进士,但却比李长庚年长了十岁,入阁还有点欠缺。

三选一,现在李长庚与毕自严两人较为合适,二选一之后,朱由校很容易就做出了判断,那就是李长庚。

想清楚这点后,朱由校并没有急于公布,而是继续思考武勋这边的军政府行走该由何人赴任较为何事。

大明到现在,残存的武勋当中,现在还剩有五公二十侯三十伯。

五公是魏国公徐弘基、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希与黔国公沐昌祚,黔国公世镇云南,排除。

英国公张维贤已经是军政府大臣,排除,徐弘基在南京,跟藩王一样,早就成了废物,徐希在历史上的记载实在有限,而成国公朱纯臣记载虽然不少,但大多是不好的一面。

所以,除了张维贤之外,剩下的四人都不合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