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国运背时43(2 / 2)

只可惜她生的过分可爱,眼睛瞪起来非但唬不住人,反而像只惊愕脸的小猫,有趣的逗人发笑。

柳如是见状也知道,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的道理,说道:“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咱们虽是姐妹一场,但身契骗不得人。想要投那寇家的自然也要求得钱来赎身,我且等你们三天,过时不候。”

那人还想再说,可惜被另一个男的打断,这画舫中也不全是女子,自有橱子水手之类的男丁,他们也都是自小收拢的幼儿培养而成。

原本的老船把式之类在徐佛去世后就尽数遣散,不但为了安全,也是因为实在养不起太多张口。

“大姐咱们自然是愿意跟着的,姐姐们做师范谋生自是体面,可咱们这厨子水手要如何求活,不知东家有什么安排?”

“阿厨不必担心,东家船队通衢四海,不管是水手还是厨师都多多益善,你们如果有新交的朋友想要讨生活的,人品信得过的也可以推荐过去,东家算你们牙佣。”

被叫做阿厨的喜上眉梢,不住点头,先前想要投奔寇家的闻言,也眼珠子乱转,暗自琢磨起来。

“自家姐姐本是个心高气傲的,断不可能投身小商小户就嫁人为妾,能够被她看上的自然也非寻常,自己只顾着寇家繁华,却是忘记了单这南京城中比寇家气象的都不知凡几,原该先打听新东家的身家的。”

且不提这小小画舫上的博弈,朱烨被师爷们叫回,却要面对一个很奇怪的话题。

那就是:明明贸易量较往年同期增长明显,可赚取的银子它并没有变多,反而变少了。

原来师爷们查账的同时,也在盘货核对历年的库银变化。

这一查可了不得,对比前几年才发觉白银库存大幅减少,而为了平衡账目,库存的黄金比例慢慢提高,当然最多的就是数不尽的铜钱。

银荒,这个词突然被朱烨记起。

说起来明末的国运确实有些过于走下坡路,就好像被世界针对了一般。

气候上有小冰期打击,气温骤降干旱少雨,导致粮食大范围的减产。

金融上有欧陆三十年战争,导致原本应该流入大明的白银被抽调到欧洲支付军饷,使刚刚改革完税制,变实物缴税为白银缴税的大明,因为银价飞涨而变相的加剧剥削民众。

军事上碰到女真崛起,这个民族更加适应低温,且骁勇善战,又有几代首领水平都远超同期的明朝皇帝,军事政治都很有一手。

同这三个大杀器相比,什么东林党争、什么南北科争、什么南方系官员加税北方抗税南方之类的问题,也实在算不上什么。

毕竟党争和南北矛盾什么的,明朝从建立之初起就争个不休,不也走了两百年之久么。

这银荒对明末生态的影响颇有些润物无声,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而往往不被发觉,说个有些冷门的角度:

世人都知道明末不管是大臣还是富商都有储银的习惯,什么窖藏银冬瓜,什么李自成北京铐饷大几百万两白银之类的,便总以为只是这些人保守贪婪所致。

当然说其贪婪没有错,可是如果只简单归因于贪婪,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线索。

这个线索就是明末银荒导致的银价飞涨,追涨杀跌是人人皆知的朴素道理。

明知手中的银子一天比一天值钱,心中的贪婪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盛,这时候的储银就不单单只是守财奴行为,而是变成投资行为。

与可以预见的利益相比,赈济灾民开设粥棚之类的邀买人心的行为,自然不被看重,这就导致了更加严重的民乱。

而越是储存,世面上流通的白银就越少,银价就越贵,朝廷以银为本的税收就越重,渐渐就形成通缩紧缩的死亡螺旋。

这也是为什么明末越是剿匪,匪越是多,越是加税,税收越是收不上来的原因所在。

动作越多,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就消耗越多,流入地主官员们手中的存银就越多,就越加剧财政困难的死亡螺旋。

明亡于财政,而财政亡于银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