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报业初窥97(2 / 2)

听明白后,一个欧洲的农夫,指着袁好问用略微别扭的汉语说:

“教授!他懂,问,他。”

那记者原本是福建内陆的,见过的外国人不多,他其实是更想与这外国人沟通的。

虽然这人汉语并不流利,但连说带比划的,意思也不是不能理解。

要知道,现在这年代,内陆地区的人想要见个会说汉话的外国人可是极难的。

他们这些士子,可没有什么崇洋媚外的情节,主要就是想要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

对于他者,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更何况他本就是因为好奇心旺盛,才做了这《嘉明新闻报》的采风记者。

但工作要紧,反正人又不会跑,他大可以后续再专门做个外国人的专访,这下一篇文章不就又有了吗?

“冒昧请问您是?”那记者向袁好问问道。

“这俺知道,袁教授是农学院的院长,这土豆都是他教俺们种的。”一旁的农夫抢答道。

“大牛看你急的,怎么想让小牛进农学院啊?”

“就是,我看你成天凑到教授身边,分明就是想走后门。”

被叫做大牛的农夫闻言也是不恼,反而嘿嘿笑道:

“小崽子学习好,塾师都说俺家小牛是块学习的料,俺就想让小牛以后上农学院,怎么?”

那记者到底是受儒教的影响,听闻这农人竟然想让读书种子的小孩学习农学,不禁更加好奇:

“既是读书种子,为何不教他学文,扬名科举,也好为官做宰?”

大牛看那记者的模样,分明也是个读书人。

“学农也能做官,小崽子都给俺说了,农学院毕业就能做村长,村长能升到城里做区长,然后也能进公司当厂长,北溪农场就管着上十万亩地。”

“你不也是读书人,怎么不扬名科举,为官做宰,反而做个记者,跑到田里来了?”

大牛的扎心之言,让那记者几欲开口,却实在不知从何辩驳。

总不能说,他科举不顺,排官又没个门路吧。

愚民莽夫,实不足道也。

心头默念了句,索性不再理他,继续向袁好问问了起来:

“袁院长,您能给讲讲这862斤,意味着什么吗?”

袁好问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刻也正是分享欲爆棚的时候,索性就找块空地。

捡个树枝,用图书馆里新学来的柱状图,在松软的农地上边画边讲解起来。

从土豆与常见主粮作物米、麦、小米之类的产量比较。

到土豆对土地和种植条件的不挑剔,可以变相拓展农田面积。

最后又讲解土豆一年多季的种植方式与其他作物配合轮作的可能性分析。

调理清晰,又妙趣横生,讲的记者这样的完全门外汉也能快速理解。

如此这记者,才总算是真正知道这土豆产量的可怕之处,出于文人的浪漫情怀,情不自禁问道:

“此粮若能广植天下,天下便再没有饥民了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