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土豆收获96(1 / 2)

农学院说是学院,其实不过是个大号的私塾。

虽然规模足够和明末的本土学院相媲美,可是人员构成属实寒酸。

如今不过一个院长,下面是院长的四个学生充作老师,然后就是十来个学生。

拢共不到20个人。

院长名叫袁好问,不是宋金对峙时期的那个元好问。

单说他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并不为人所知。

但是说起他的祖父袁黄或者袁了凡,知道的人可能就多了。

《历法新书》、《宝坻劝农书》、《了凡四训》都是鼎有名的著作。

袁黄是个著名的思想家,另外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和农学无不研究,当得起一个博学家的称谓。

而袁好问就继承了袁黄的家学,同他祖父一般自小聪慧,早早就考取了功名。

只可惜为官时得罪了阉党,被罢官回家永不录用。

这断了为官的路,他就只能在家精研学问,开始对农学愈发着迷起来。

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东番岛又被重新开发,甚至其上还有诸多海外传入的新奇农作物耕种。

偏好农学的他便搭乘朱烨行商的商船来到东番,因缘际会之下便成了这农学院的一院之长。

如今袁好问已经将家人尽数从嘉兴府接来嘉明,算是落户安家了。

袁好问是个正常体型的中年人,可能因为常干农活的缘故,肤色有些发黑,胡须和头发也不如寻常文士一般打理的井井有条,只用条头巾将头发束起。

也没有穿什么儒服道袍,上衣就是普通的“直身”,也就是短衣,袖子宽松,方便挽起和手臂活动。

裤子就是寻常的棉质长裤,也挽起了裤腿,脚下已经换上了草鞋。

“袁院长,你们可算是来了。”

那农夫不认识朱烨,但见到袁好问和一众老师学生,却显得极为熟悉,迎上去便招呼起来。

朱烨也乐的清闲,他本就是观察为主,不被人注意更能看的清楚。

显然蒋文城也是知道这点的,所以一行人打扮的都很是简朴,周围也有不少村民围观,所以并不显眼。

袁好问并不倨傲,也是立刻回礼道歉:“我之过也,路上遇到些事,耽搁了时间。”

农夫本就不气恼,闻言连忙摆手,嘴上说着无妨。

为首的两人还在客气,农学院的师生们,已经招呼一旁田地的农夫,开始从驴车上往下卸装备。

朱烨也凑上去搭把手,顺便观察一二。

那些装备都是铁质的,从铁口上看都是灰口铁,质量相当不错。

有锄头也有犁头、铲子之类的,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工具,就不是朱烨这种外行人,能看的明白的了。

土豆的收获其实很简单,顺着主干向下,地上植株辐射的正下方土地里面,那里就是土豆的主要生长区域。

只是这些人显然是第一次收获土豆,哪怕有袁好问在一旁先行讲解了,可依旧有人挖的不得法。

费时费力不说,还总容易没有分寸而导致挖烂土豆。

袁好问只得指挥学生,以考古般的细致完整的起出10棵全须全果的土豆全株。

将这些全株摆在一起对比,才发现土豆苗子结果的深度,并没有预想中的那般深,最多也就不超过20厘米的样子。

而且结果的区域也比较集中,并不会如想象中一般到处乱结土豆。

这就叫知己知彼,而后如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