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咄咄怪事91(2 / 2)

偏巧巡按御史巡查到福建时,就发现申绍芳的侄子深陷贪腐案中。

温体仁将巡按御史岑同申的奏折扔到何吾驺的桌台上,语气不急不缓道:

“何阁老不是言我罗织罪名,捕风捉影?那这巡按御史的奏折,又当如何,总不能是我,还能遥控他们浙党中人吧?”

温体仁姿容庄重,身形修长,只可惜一双狭长的眼眉毁了他的慈眉善目,越老越妖,面相上看就是个不好相与的,特别是他不笑的时候。

那双眼睛阴恻恻的,偏偏还喜好装作风轻云淡,简直让人发毛。

文震孟正在饮茶,他还没有看到那封奏折,所以并不清楚事情起了变化。

只是抬眼看着温体仁,两方人马斗了这许久,按理说他应该对对方相当熟悉才对。

可是看着那人不悲不喜的模样,一股寒意慢慢从文震孟心底升起,因为他始终没有听出对方口中,有丝毫的不满与其他情绪。

而偏偏对方说出的话,却像宣言像檄文,战意盎然,似有必胜之意。

这时何吾驺也看完手中的奏折,他轻轻将其放下,往文震孟的方向推了推。

旋即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何吾驺虽然年龄小于文震孟,可是两人性格却天差地别,反而是年纪大些的文震孟更为火爆,而年纪小的何吾驺心思内敛。

这从文震孟在崇祯三年,阉党一脉还没彻底断绝,甚至又积攒好力量,将要反扑的时候,他就敢刚勇直谏,力抗众阉就能看出心性来。

如今看到巡按御史上奏折,弹劾申绍芳纵容子侄贪腐乱政,以致福建糜烂,境内矿匪四起,海外群盗并立的描述,眉头紧皱。

一桩桩一件件虽然都是说的申绍芳的侄子徐芳,可如今串联起来,分明进一步坐实了那申绍芳和许誉卿的内外勾结之罪。

文震孟确信,他同何吾驺举荐许誉卿本就是心血来潮,事前并没有什么长久谋划。

如此短的时间内,那温体仁竟然能布局如此?

他此刻只觉一张大网于黑暗中展开,而他和何吾驺就像水中懵懂的游鱼,尚不知前路如何。

果真,随后便有人上疏皇帝。

遍数申绍芳和许誉卿十条大罪,写的极其吸引人眼球,言之凿凿宛如两人已成十恶不赦之徒。

可偏偏重罪而又轻罚,颇有虎头蛇尾之嫌。

这就让崇祯皇帝疑惑不已,皇帝并不清楚其中的内情,只是十大罪条太过唬人,而责罚又太过轻微。

如此反差之下,崇祯皇帝就错将重点从判断罪责的真实性,转移到罪、罚不相匹配上面,心中默认了两人有罪。

于是下旨驳回,吩咐重议其罚。

这便是温体仁摸准了崇祯皇帝的性子,知道他性子急躁且注意力不足,所以才出此计策。

但阻止许誉卿的任命并不是温体仁的首要目的,他主要求的还是将文、何两人踢出内阁。

所以他便送拟旨将许誉卿革除功名、斥责驱逐出京,将申绍芳并徐芳逮捕审问。

这才是计划中的杀招,借由他与皇帝站在一起的契机,利用文震孟的火爆脾气,刺激对方犯错。

原本文震孟怒火中烧,差点就要在皇帝面前怒骂温体仁党争误国,好在被何吾驺拉住才保住阁位。

温体仁颇为遗憾对方竟然能压住火气,不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倒也并不气馁。

偏巧这时熊文灿为朱烨请官的奏折送到,温体仁也正在书房同崇祯皇帝奏对。

这奏折就被文、何两人先看了去。

本就肝焦火汪的文震孟一看又是福建,还是为招降的海盗请官,当即心头火起,再也压不住火的愤愤道:

“誉卿谦谦君子,一心为国尚不得善终,区区南海盗匪,反而能登堂入室,为官将兵,真乃咄咄怪事,当真幸赖温公玉成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