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伐赵?各自为营(2 / 2)

然而,正因为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安排进这场战争,他才想尽可能去避免。

战国时期,王室公子参战并非罕见,尤其是在崇尚武力的秦国。加之他之前有踩着信陵君首级立功的辉煌战绩,一旦吕不韦提出让他奔赴战场,无人能够提出异议。

以吕不韦的手段,他必不可能跟随蒙骜的军队,更大的可能是如剧情那般,统领后援部队。

这将是一支他完全不熟悉的军队,而且将领极有可能是吕不韦的人。

即便他没有反叛之心,恐怕也有人会迫使他走上这条路。

一旦走到那一步,所有事情都将重演历史的轨迹。

尽管他有能力应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变故,但这场战役最终导致了原本成蟜的死亡,他并不想再掺和进去。

成蟜轻轻垂下眼眸,声音平稳地说道:

“王兄,蒙将军之勇猛,取赵国如探囊取物。然五国之盟在前,不得不慎防之。魏之信陵君新丧,国内争斗方炽。燕齐二国尚交锋,一纸使书可定。然欲伐赵,韩楚之态度至为关键,否则蒙将军或将面临两面夹击之困境。”

简而言之,攻打赵国是可行的,但关键在于必须妥善安抚韩国和楚国,避免多国攻秦再次上演。

从当前大秦的局势来看,在吕不韦宣布攻打赵国的决定后,这一行动已然成为定局。

他并未考虑阻止攻赵计划,而是思索着如何将自己从这场纷争中抽身而出。

“此言谬矣,五国联盟新败,若他国观我攻赵,确难生援助之心。然各国皆存自保之念,恐我攻击他国,故只会暗自庆幸非自身受难。”吕不韦淡淡道。

“两位将军,汝等对此有何看法?”

嬴政并未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在与成蟜进行了短暂的眼神交流后,巧妙地将问题抛向了两位武将。

毕竟,最终执行战略的还是他们这些武将,所以他的提问显得合情合理,无人觉得不妥。

“王上,末将附议吕相之策。”

蒙骜在听完问题后,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支持。

在蒙骜的眼中,六国实力有限,即便他们联手,也难以与大秦抗衡。

反而敌人越多,他的功绩越大。

站在蒙骜身后的王翦,注意到了嬴政与成蟜之间的微妙眼神交流,他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经过短暂的权衡,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上,吕相之策或有可行之处,然长安君之见亦能减损大秦之失。所谓轻视之,非无所为也,何不尝试之。”

除了驻守在边境的王龁与麃公,王翦与蒙骜无疑是大秦地位最显赫的两位武将。

然而,王翦作为新晋的大秦将星,更倾向于捍卫王室的权威;

蒙骜则不同,他身为曾经的齐国人,远赴秦国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他,内心难免怀有一股不屈的傲气。

正因为两人立场和经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在面对同一问题时,观点自然会有所分歧。

“哼,兴兵而需请命于他邦,岂非辱我大秦之威乎?”

吕不韦轻蔑地一拂衣袖,脸上难掩不满之色。他转头望向始终静坐如山的赵姬:

“吾以为当亟发兵,攻占赵国城邑,勿为无益之举。太后,尊意若何?”

既然嬴政和他有不同的想法,那他直接询问赵姬就好,赵姬才是如今王权的代行人。

并且他同样相信,以他对赵姬的了解,对方不会拒绝自己的想法。

返回